原文標題 / A Natural Age of Weaning
作者 / Dr. Katherine A. Dettwyler(Dr. Dettwyler 現任職於 University of Delaware,是一名人類學教授、作者、及母乳倡導者)
翻譯 / Sharon @ 自然育兒網絡、義工 Zoe Luk
校對 / Dr. Bianca Ho
本會獲得 Dr. Dettwyler 授權翻譯本文章
引用者必須註明出處、只作非牟利用途(CC BY-NC-ND 4.0),及嚴格遵守世衞的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
我的研究,把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「生命史」變數(如懷孕期長短、出生體重、生長速度、性成熟歲數、長牙歲數、壽命等)與它們的斷奶年紀作比較,看看有何關聯。這些動物是我們在動物王國裏最近的親鄰,尤其是與我們有 98% 共同基因的大猩猩(gorillas)和黑猩猩(chimpanzees)。通過這些比較,我作出了一系列的預測,看看如人類沒有文化的製肘下,我們的孩子會在什麼歲數 「自然」離乳。
我是受一些跨文化研究所啟發,因為這些研究顯示,不同文化對離乳歲數的概念有很大差異,例如在美國會很早離乳,但在其他地方卻會很遲。有說法是全球的平均離乳歲數是 4.2 歲,但這數字既不準確,也沒有意義。有調查分析了 64 個在 1940 年代前進行的「傳統」研究,得出哺乳期中位數為 2.8 年這個結論,但社群與社群之間的差異很大。因此,從統計數字上去評論「全球平均離乳歲數」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很多孩子從未吃過媽媽奶,或者只吃過幾天,或者只得 6 個星期(因為媽媽要返回工作崗位) 。另一方面,世界上還有很多社會讓孩子吃奶至 4-5 歲,甚至更久。在這些社會,孩子通常會於 3-4 歲左右自然離乳,不用吵罵、不傷感情。
此外,其他動物也有「自然」的斷奶年紀,如小狗是 8 週左右、馬是 8-12 個月等等。這些動物的「社會」裏,對於何時離乳,應該沒有特別看法吧。
我的研究其中一些結論如下:
- Holly Smith研究過 21 種非人類靈長類動物(猴子和猿);她發現牠們都是在長第一隻大臼齒時斷奶的。這相等於人類的 5.5 – 6 歲。
- 亦常有兒科醫生聲稱,在大部份哺乳種類當中,懷孕期的長短大約等於該種類的哺乳期長短,這在人類即約 9 個月。然而,這關係原來是與成年動物的體型有關 - 成「人」體型越大,哺乳期相比懷孕期就越長。在黑猩猩與大猩猩這兩種與人類體型最相近的動物身上,這比率為 6 比 1,亦即是說,牠們哺乳期是懷孕期的 6 倍(準確來說,黑猩猩的比率是 6.1 倍、大猩猩是 6.4 倍,而人類體型是兩者的中間)。這等於人類的 4.5 歲( 9 月懷胎 x 6 )。
- 有兒科醫生聲稱,大部分哺乳類動物會在嬰兒體重長至 3 倍出生體重時斷奶,在人類這是約 1 歲。然而,這也與成年動物的體重有關;較大型的哺乳類動物會哺乳至嬰兒體重長至 4 倍出生體重。在人類來說,這通常等於約 2.5 – 3.5 歲。
- 有一個靈長類動物的研究,指出孩子通常於達至成年動物體重的 1/3 時斷奶。這等於人類的 5 – 7 歲。
- 在比較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斷奶年紀和性成熟的歲數,顯示人類斷奶齡應為約 6-7 歲(達至能生產年紀的一半)。
- 研究顯示,兒童的免疫系統到6歲左右才真正成熟。我們已明確知道,母乳有助免疫系統的發展,而且媽媽的抗體能增強免疫力。
如此類推…
保守估計,人類自然的離乳年齡,最小為 2.5 歲,最多至 7 歲。
說到較長餵哺期的好處,有不少研究比較母乳和奶粉嬰兒,看他們在患病頻率及智商發展的分別。而每次的結果都顯示,母乳寶寶染病的風險較奶粉寶寶低,而智商亦較高。有些研究按授乳時間的長短作詳細分類,結果都顯示餵哺母乳時間越長,寶寶染病的風險亦相對為低、而智商發展亦相對較高。換句話說,當把母乳寶寶的哺乳期分成 0~6 個月、6~12 個月、12~18 個月、18~24 個月4組的話,發現不論在腸道疾病、上呼吸道疾病、多發性硬化病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等的患病機率,18~24 個月或以上的母乳寶寶的結果都是4組中最好(即患病機率最低),而12~18 個月的為次,6~12 個月的第三,最後就是 0~6 個月(即患病機率相對最高),但還是比奶粉寶寶的機率為低。類似的結果亦出現於智力測試中,即哺乳期越長的寶寶,智力測試得分越高。有一點不得不提的,就是上述的研究都沒有獨立看已哺乳2年或以上的幼兒。哺乳期為 18~24 個月及以上的幼兒,都被歸類至同一組別內。按理而言,這些益處應會繼續累積,因為身體不會「知道」你的寶寶剛慶祝生日,而突然轉而生產一些無營養、無助免疫功能的乳汁。
不過,因為沒有相關的研究,因此無人能夠證明在 2 歲停止還是繼續餵哺母乳較好。然而不爭的是,在寶寶出世的首 2 年間,越長的哺乳期,就越能獲得上述母乳所提供的益處。然而,從對寶寶的營養及免疫功能發展的角度來看,出世後首 6 個月的母乳餵哺,益處明顯地比 3.5 至4 歲那 6 個月重要。但這並不是說,妳應該停止乳養妳的寶寶,即使你寶寶還有需求而妳又願意。這好比說:「玫瑰,我們那口油井沒用了。以往每月可以收到 56 元專利費,現在每年能收到 25 元都已經算是走運了。我們還是叫油公司省口氣,別付我們算了。」玫瑰回應說:「天哪,家明, 別開玩笑了。那張支票,還能買到 25 元的食物呢!傻的嗎?」
毫無疑問,在美國出生的寶寶,不需要像第三國家的寶寶一樣面對各種的疾病、寄生蟲及被污染的水源等問題。我們較多比較可靠、安全及清潔的副食品。必要時,我們還可以讓我們的寶寶接種疫苗、或當感染時服食抗生素。事實上,雖然有這麼多我們「可以」做的,但這並不等如母乳餵養不再重要。即使在一塵不染的環境、優秀的醫療系統裏,母乳餵哺的寶寶仍然比奶粉寶寶享有優勢。他們較少患病、更加聰明、更加開心。
另一個對較年長孩子的重要考慮是,他們對一個人的情感依附能持續下去,而不是被迫轉移向至一個無生命的代替物(如毛毯、玩具熊)。我相信這能為孩子的一生打好與人為善的根基,而非只滿足於物質享受,這是一件好事。
我也想像不到那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們,如果未能與媽媽保持親密的聯繫,如何能承受成長中的巨大變化、遇上挫折的時候。我還有很多話可說,不過還是在這裡止住好了。
我希望這些資料對大家有所幫助。這些想法,在我於《Breastfeeding : Biocultural Perspectives》(Aldine de Gruyter出版)一書內的《A Time to Wean》章節有更詳盡、更清晰的演繹。
1995年8月3日寫備,1997年2月10日修訂